銀行家棄百萬年薪搞藝術 創獨特圖騰作品【有片】
發布時間: 2017/01/16 00:00
做全職藝術家搵食難?偏偏有熱愛藝術的銀行家,甘願放棄逾百萬年薪,全職投身藝術創作,由日理萬機、出差坐頭等,搖身變成以教畫維生、小孩子頓成「老闆」,體驗到藝術家的生活艱難,換來是創作獨特作品空間,亦憑藉銀行管理經驗,悟出藝術家生存之道:「視作品為商品!」
他是已年屆70歲的土生土長香港當代藝術家呂豐雅,小學受美術老師啟發愛上繪畫,1968年中學畢業後,邊在銀行工作、邊兼讀港大「藝術與設計」文憑,畢業時在中環大會堂畫展上,有人以900元收藏了他的畫作,價錢相等於他當年月薪3倍,令他藝術路上自信大增;時至今日,他的畫作及陶塑作品最高售價已達數以十萬。
呂豐雅自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香港仔」:中學畢業後任職月薪290元的銀行簿記,因表現佳獲銀行推薦進修電腦,73年被挖角任營運經理,為銀行重新設計工作流程,他想出500元以下支票不用對簽名、以及「一條龍」排隊運方式,令銀行大減人力、提升運作效率,短短6年間升職至月薪近5萬的總行經理。
糊口較藝術重要,但他不忘初心,早工作、晚進修,更通宵創作,笑言:「返工恰眼瞓多!」更因睡眠不足而耳嗚;但透過進修藝術令他吸收足夠的藝術知識、技法,更在老師的要求及鼓勵下,走出自己的藝術路。
有見英文能力不足,難在充斥洋人的銀行界立足,他遂每天花錢買南華早報,每日查字典學兩個英文字,成功換來良好英文文書及溝通能力。
之後他數度被獵頭公司挖角,於不同外資銀行任管理層,直至1995年,因「很想做全職畫家」,毅然放棄年薪逾百萬的銀行工作,全身投入藝術,賣掉單位租樓開畫室,最大衝擊是失去每月固定收入,唯有教畫維生,他形容,教10多名小朋友比管理職員更吃力:
全部都是你老闆,每次上完堂也累呆了!
逾廿年銀行營運經驗,令他理解到藝術家要生存,首要條件是創作出獨特、能感動人心作品,但有作品也要有市場,需把作品視作「商品」推廣:
全世界最難找是藝術品的買家,藝術家創作成本投資很大,藝術是冷門市場,需有商業模式營運才可生存;因此年輕藝術家要學懂看市場,買出第一幅畫的價錢很重要,產品要做好推廣、定價。
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藝術品拍賣市場,有健全法律、保險制度,有商譽;呂豐雅認為,西九是香港藝術家的契機,有助將文化轉化成商機。
擅長水墨畫的呂豐雅、創作不限於二維空間,立體雕塑更是自成一格,他認為作品呈現的視覺效果是最重要,強調「我師自然」,植物的種子、胚體、乾枯的花果等,均成為他的創作靈感,部分作品令人聯想起性器官,他認為,歌頌大自然的美難免要接觸此話題。
呂豐雅的作品,多年來備受中、外機構收藏,其中4件高達1.5米的陶塑作品《大自然的韻律》被演藝學院收藏放置於花園平台;畫作《綠珊瑚》的版權,亦被港鐵購買製作了大型壁畫陳列於金鐘站港島線及荃灣線通道樓梯。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以及上環Lucie Chang Fine Arts分別將舉行「中西合壁當代圖騰、呂豐雅從藝40載」以及「澄懷味道-呂豐雅的圖騰藝術」展覽,展出他多年來的手稿、畫作、雕塑等藝術品,市民可透過展覽一睹其作品風采。
【其他熱話】西九M+獲贈5件東南亞藝術家作品
【其他熱話】木雕藝術家用廢木製造蝴蝶藝術品
【其他熱話】微型藝術家堅持創作 重現港式情懷